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采用硝酸银预处理法测定有机硅高氯废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方法原理、试剂材料、仪器设备、样品采集与保存、分析步骤、结果计算与表示、精密度和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本文件适用于有机硅工业排放的高氯废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Title:Determination of Chemical Oxygen Demand in High Chloride Organosilicon Wastewater - Silver Nitrate Pretreatment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X72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FSI 089-2022《有机硅高氯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硝酸银预处理法》中,有一项重要的更新内容是关于硝酸银溶液浓度的调整。相较于旧版标准,新版对硝酸银溶液的浓度进行了更为精确的规定,从原来的“约0.02mol/L”修订为“0.0200mol/L±5%”。这一变化看似细微,却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条修订的意义及其应用方法,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硝酸银在测定过程中的作用。硝酸银用于去除水样中的氯离子干扰,确保后续化学需氧量(COD)测定的准确性。当氯离子存在时,会与重铬酸钾反应生成氯化物,导致测定结果偏高,因此必须将其完全消除。
按照新版标准的要求,配制0.0200mol/L±5%的硝酸银溶液时,应使用分析纯硝酸银和去离子水,并采用直接称量法制备。具体步骤如下:
1. 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分析纯硝酸银,计算其理论摩尔数。
2. 将称取的硝酸银溶解于少量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
3. 使用去离子水定容至指定体积,确保最终溶液浓度符合要求。
4. 对新配制的硝酸银溶液进行标定,以验证其实际浓度是否满足0.0200mol/L±5%的标准范围。
标定过程中,可以采用基准物质如氯化钠来确定硝酸银溶液的实际浓度。将已知准确质量的氯化钠溶解后,用硝酸银溶液滴定至终点,通过消耗的硝酸银体积计算出溶液的真实浓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硝酸银溶液应避光保存,避免光照导致分解。
- 配制过程中使用的玻璃器皿必须清洁无污染。
- 滴定操作需控制滴速适中,避免过快或过慢影响测量精度。
通过严格遵循上述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测定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这一改进不仅体现了标准化工作的严谨性,也为实验室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操作指南,有助于提升整体检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