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紫斑牡丹盆花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繁殖方法、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质量要求、包装运输及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紫斑牡丹盆花的生产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otted Peony (Paeonia ostii)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SAIA 009-2022《紫斑牡丹盆花栽培技术规程》相较于旧版标准,在多个方面进行了优化和更新。其中,关于“盆土配制”的要求变化尤为显著,这直接影响到紫斑牡丹的生长质量和栽培效果。
在新版本中,对盆土的要求更加细化,明确了不同生长阶段所需土壤的pH值范围、有机质含量以及排水性能的具体指标。例如,幼苗期推荐使用pH值6.5-7.0、有机质含量不低于30%且具有优良排水性的土壤;而在开花期,则需调整为pH值6.0-6.5,以促进花朵的健康开放。
具体应用时,种植者应根据实际条件选择适合的基质材料。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腐叶土、园土与河沙按一定比例混合的方式制作盆土。对于幼苗期,建议按照4:3:3的比例配置;到了开花期,则可适当增加园土的比例至40%,同时减少河沙含量,以降低土壤的透水性,避免水分过多导致根系腐烂。
此外,定期检测土壤的酸碱度和养分状况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专业的土壤测试工具来监测这些参数,并据此调整施肥方案。比如,在发现土壤偏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施加石灰粉等方式进行改良;若有机质含量不足,则需要补充有机肥料,如腐熟的农家肥或专用花卉肥。
通过遵循新版标准中的这些具体指导,能够有效提升紫斑牡丹盆花的栽培成功率,确保其健康茁壮地成长并开出美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