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食用菌品种选育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品种鉴定程序。本文件适用于食用菌新品种的选育、审定和推广。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Breeding of Edible Fungi Variet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2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21125-2007 是我国关于食用菌品种选育的重要标准,以下是针对该标准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其解答。
GBT 21125-2007 规定了食用菌品种选育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要求,包括选育目标、亲本选择、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法,以及品种鉴定和评价的标准。该标准旨在规范食用菌品种选育过程,提高选育效率和质量。
遵循该标准可以确保选育出的食用菌品种具有优良的遗传特性、较高的产量和良好的适应性,同时符合食品安全和生态环保的要求。此外,它还能促进科研机构、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协作,推动食用菌产业的标准化发展。
选育目标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亲本选择是选育工作的第一步,直接影响后代的遗传潜力。选择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通常通过田间观察、实验室检测和分子标记分析等手段进行综合评估。
杂交育种是通过有性杂交的方式将两个或多个优良性状整合到一个新品种中;而诱变育种则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如辐射、化学试剂)诱导基因突变,从而获得变异个体并筛选出优良品系。两者各有优缺点,具体选择取决于育种目标和资源条件。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目标基因或性状,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其优势包括:
品种鉴定和评价是确认新品种是否符合标准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
最终根据各项指标综合评分,判断是否达到推广标准。
以下是一些常见误区及正确做法:
该标准主要适用于大多数常见食用菌(如香菇、金针菇、平菇等),但对于一些特殊种类(如灵芝、猴头菇等),可能需要结合其他相关标准进行补充和完善。
可以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官网或其他权威出版机构购买正式版本。此外,部分高校、科研机构也可能提供相关资料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