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共建筑在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给水排水、电气等方面的设计要求,以达到节能的目的。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
Title:Energy Design Standard for Public Build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2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 50189-2005 是我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国家标准,旨在规范建筑设计中的节能措施。以下是关于该标准的常见问题及其解答。
该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包括但不限于办公楼、商场、学校、医院等。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优化建筑围护结构、采暖、通风、空调及照明系统的设计,降低建筑能耗。
标准对建筑围护结构(如墙体、屋面、门窗)提出了明确的热工性能指标要求,例如传热系数限值。这些指标旨在减少热量传递,提高建筑保温性能。此外,还要求合理控制窗墙比,以避免过多的热量损失或过高的太阳得热。
节能率是指新建建筑与参照建筑相比,在相同气候条件下,采取节能措施后减少的能耗比例。标准中规定了不同气候区的节能率目标,例如严寒地区节能率不应低于 65%,夏热冬冷地区不应低于 50%。这是衡量建筑节能效果的重要指标。
是的,GB 50189-2005 是国家强制性标准,所有涉及公共建筑的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都必须严格执行。任何未达到标准要求的设计方案将无法通过审查。
虽然标准主要针对新建建筑,但其节能理念和技术措施同样适用于既有建筑的改造。例如,可以通过改善围护结构、更新暖通空调系统等方式提升既有建筑的能效。
标准鼓励在建筑中应用太阳能、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以替代传统能源。尽管并非强制要求,但在实际设计中应尽可能结合当地资源条件加以利用。
GB 50189-2005 是较早版本的标准,目前已被修订为 GB 50189-2015。新版本在技术要求上更加严格,并增加了更多先进的节能技术和方法。因此,建议参考最新版本进行设计。
如果设计方案未达到标准要求,应重新调整设计参数,直至符合节能指标为止。必要时可咨询专业机构或专家,确保设计合规。
标准不仅关注建筑本身,还强调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节能效果,包括施工阶段的材料选择、运营阶段的管理维护等。这体现了全面节能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