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用地的分类原则、分类体系以及规划建设用地的标准。本文件适用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中涉及的城市用地分类和建设用地标准的确定。
Title:Standard for Urban Land Classification and Planning & Construction 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P52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以下是关于GB 50137-2011标准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其详细解答,按优先级从高到低排列。
回答:GB 50137-2011是中国国家标准,用于规范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的标准。它的主要用途包括指导城市规划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建设项目的审批和管理等,确保城市用地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回答:根据GB 50137-2011,城市用地分为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大类包括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等。每一大类下又细分若干中类和小类,以满足不同功能需求。
回答:GB 50137-2011明确规定了各类建设用地的规划指标,如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例如,居住用地的绿地率不得低于30%,工业用地的容积率通常在0.6至2.0之间。这些标准旨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回答:“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是指每位居民所占的建设用地面积。GB 50137-2011根据不同城市规模设定了不同的标准,例如大城市的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85.1至105平方米,中小城市则为95.1至115平方米。这一指标是衡量城市土地利用合理性的重要参考。
回答:GB 50137-2011适用于中国的各类城市,但具体指标会根据城市的规模、性质和发展阶段进行调整。例如,特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在用地分类和指标设定上会有差异,需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回答:对于历史遗留用地,GB 50137-2011要求通过城市更新和改造的方式逐步调整其用地性质,使其符合现行标准。同时,在规划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避免破坏城市特色。
回答:GB 50137-2011作为国家强制性标准,具有法律效力。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其规定。任何违反标准的行为都可能受到相关部门的处罚。
回答:GB 50137-2011是中国国情下的产物,更注重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相比之下,国际标准可能更多关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因此两者在某些细节上存在差异。
回答:是的,GB 50137-2011作为动态标准,需要根据城市发展变化和技术进步不断修订和完善。目前,相关主管部门正在研究新的版本,以适应新时代的城市发展需求。
回答:GB 50137-2011的完整文本可以通过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官网或相关出版机构购买。此外,部分图书馆和学术机构也可能提供查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