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儿外周静脉短导管的建立与维护技术要求,包括操作流程、材料选择、护理规范及并发症处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中涉及小儿外周静脉短导管操作和管理的医护人员。
Title:Technical Standard for Establishment and Maintenance of Pediatric Peripheral Venous Short Catheters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以THHPA 003-2022《小儿外周静脉短导管建立与维护技术标准》中关于穿刺部位选择的新旧版差异为切入点,重点分析新版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操作方法。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穿刺部位的选择较为笼统,仅强调避开关节、损伤组织等基本要求。而新版标准则更加细化和科学,明确指出应根据患儿年龄、血管条件及治疗需求综合考虑穿刺部位。例如,新生儿和婴儿推荐首选头皮静脉,因其血管粗大且易于固定;而对于年长儿童,则优先选择前臂静脉,这样不仅便于观察导管情况,还能减少对患儿日常活动的影响。
在实际操作时,医护人员需严格按照新版标准执行。首先,要充分评估患儿的整体状况,包括皮肤完整性、局部血液循环以及是否存在感染风险等因素。其次,在确定穿刺部位后,应做好局部清洁消毒工作,确保无菌环境。最后,完成穿刺后要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并密切监测穿刺点周围的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新版标准在穿刺部位选择上更注重个体化原则,这有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更好地保障患儿的安全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