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掺杂钼条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电子管、电光源、高温发热元件及其他用途的掺杂钼条。
Title:Doped Molybdenum Rod -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H41
国际标准分类号:77.04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以下是关于GB 4190-1984标准中掺杂钼条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其详细解答。
答:GB 4190-1984 是中国国家标准,规定了掺杂钼条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掺杂钼条是一种以钼为主要成分,通过添加其他元素(如铼、钛等)来改善其性能的材料,广泛应用于高温合金、电子器件等领域。
答:掺杂钼条主要用于制造耐高温、高强度的结构件,例如航空航天发动机部件、电子元件引线、加热元件等。其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导电性使其成为许多高科技领域的关键材料。
答:根据GB 4190-1984标准,掺杂钼条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
答:掺杂钼条的生产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答:掺杂钼条相较于普通钼条具有更高的强度、更好的抗氧化性能和更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这些特性使得掺杂钼条更适合在极端环境下使用。
答:判断掺杂钼条是否合格需要依据GB 4190-1984标准进行严格检测,主要包括化学成分分析、物理性能测试(如密度、电阻率)和机械性能测试(如抗拉强度)。只有满足所有指标要求的产品才能被认定为合格。
答:掺杂钼条应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避免接触水分和腐蚀性气体。运输过程中需注意防震、防撞击,防止包装损坏影响产品质量。
答:掺杂钼条的价格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