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半微量凯氏法测定谷类、豆类作物种子中粗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谷类、豆类作物种子的粗蛋白质含量测定。
Title:Determination of crude protein in cereal and legume crop seeds by semi-micro Kjeldahl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B2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基于GB 2905-1982《谷类、豆类作物种子粗蛋白质测定法(半微量凯氏法)》标准,对半微量凯氏法的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了系统分析,并结合现代检测技术对其适用性与局限性进行探讨,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
蛋白质是谷类和豆类作物中重要的营养成分之一,其含量直接影响食品的质量与营养价值。因此,准确测定这些作物种子中的粗蛋白质含量具有重要意义。半微量凯氏法作为一种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因其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而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和食品科学领域。本文将详细介绍该方法的具体流程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半微量凯氏法的核心在于通过消化反应将样品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氨态氮,再利用蒸馏装置分离出氨气并吸收于硼酸溶液中,最后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以计算粗蛋白质含量。这一过程依赖于硫酸铜作为催化剂以及硫酸钾提高消化温度,从而加速反应进程。
半微量凯氏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尤其适合批量样品的常规检测。然而,该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操作繁琐、耗时较长以及可能受到某些非蛋白质氮物质干扰等问题。
尽管GB 2905-1982规定的半微量凯氏法已有多年历史,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依然不可忽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未来可以尝试结合自动化的仪器设备来优化传统方法,进一步提升检测效率与精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