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蓄电池领域的名词术语及其定义。本文件适用于蓄电池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等领域。
Title:Terms and Definitions for Batter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K23
国际标准分类号:29.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 2900.11-1988 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的一项关于蓄电池领域的标准,主要涉及蓄电池相关的专业术语和定义。这项标准为蓄电池的设计、制造、测试以及应用提供了统一的语言框架,确保了行业内信息交流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通过这一标准,相关从业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蓄电池的技术细节及其应用场景。
蓄电池作为能源储存的重要设备,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从电动汽车到可再生能源系统,蓄电池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因此,明确蓄电池的相关术语显得尤为重要。例如,“额定容量”是指蓄电池在特定条件下能够提供的电量;而“循环寿命”则表示蓄电池可以完成充电和放电循环的次数。这些术语不仅帮助技术人员更好地评估产品性能,也为消费者提供了选择依据。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蓄电池的核心概念,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几个关键术语:
以电动汽车为例,其核心动力来源正是高性能蓄电池。现代电动车使用的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长寿命的特点,但同时也需要精确控制温度和电流以避免过热或过充现象的发生。这正是GB 2900.11-1988所强调的关键点之一——通过规范术语来指导设计与维护。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蓄电池的需求量大幅增加。据统计,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600万辆,带动了动力电池市场的繁荣。然而,在快速增长的背后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部分低端产品由于缺乏严格的质量控制而频繁出现故障。此时,遵循如GB 2900.11-1988这样的国家标准就显得尤为必要。
例如,某知名车企曾因采用不符合标准要求的电池模块而导致召回事件。事后调查显示,问题根源在于电池组的标称容量与实际表现不符,直接违反了GB 2900.11-1988中关于“额定容量”的规定。这一事件提醒我们,只有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才能保障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GB 2900.11-1988不仅是蓄电池领域的重要参考文件,更是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石。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变化,相信这项标准也将不断更新和完善,继续引领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