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电子陶瓷原材料(如粘土、长石、菱镁矿、方解石、白云石、滑石、石英)中杂质元素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测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电子陶瓷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中杂质含量的检测和质量控制。
Title:Test Method of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 for Impurities in Raw Materials of Electronic Ceramics: Kaolin, Feldspar, Magnesite, Calcite, Dolomite, Talc, and Quartz
中国标准分类号:K21
国际标准分类号:25.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SJT 10632-1995 是一项关于电子陶瓷原材料中杂质测定的重要国家标准。这项标准主要针对粘土、长石、菱镁矿、方解石、白云石、滑石和石英等原材料中的杂质,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精确测定。这些原材料是电子陶瓷制造的基础材料,其纯度直接影响到电子陶瓷产品的性能与可靠性。因此,准确测定这些原材料中的杂质含量具有重要意义。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是一种基于物质对特定波长光吸收的分析技术。当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蒸气吸收光源发出的特征谱线时,其吸光度与元素浓度呈正比关系。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的特点,能够有效检测出原材料中的微量杂质。例如,在测定粘土中的铁离子时,AAS可以精确识别并量化其含量,从而为后续工艺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根据SJT 10632-1995标准,不同原材料中的杂质种类和含量各有特点:
以某电子陶瓷生产企业为例,其原材料供应商提供的粘土样品经AAS检测发现铁含量超标。通过调整配方和改进生产工艺,企业成功将陶瓷产品的合格率提升了15%。此外,研究表明,当长石中钠离子含量低于0.1%时,陶瓷的热膨胀系数显著降低,这直接验证了SJT 10632-1995标准的实际指导意义。
总之,SJT 10632-1995标准不仅规范了电子陶瓷原材料杂质测定的技术流程,还为企业提供了科学的质量控制依据。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应用,我们可以确保原材料的高质量,进而推动电子陶瓷行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