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云原生应用平台在工业应用中的适配要求、功能规范、技术指标及测试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基于云原生架构开发和部署的工业应用平台的设计、实施与评估。
Title:Cloud Native Application Platform - Industrial Application Adaptation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以《TSHIIOTA 003-2023 云原生应用平台工业应用适配规范》中关于“容器镜像安全扫描功能”这一条为例,分析其在新旧版本中的差异及具体应用方法。
在旧版标准(假设为TSHIIOTA 003-2021)中,对于容器镜像安全扫描的要求较为笼统,仅提出需要具备基本的安全扫描能力,并未对扫描频率、扫描工具的选择以及扫描结果的处理流程做出明确规定。而在新版标准中,这一条得到了显著增强。首先,新版明确了容器镜像在构建完成后需立即进行扫描,同时要求在每次部署前再次执行扫描操作。其次,新增了对扫描工具的技术要求,比如必须支持主流漏洞数据库的实时更新,并且能够识别至少95%以上的已知漏洞。最后,强调了扫描结果应当形成详细的报告,并且对于高风险漏洞必须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并记录整个处置过程。
接下来我们来看如何实施这些规定。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扫描工具,确保该工具满足上述技术指标,特别是其漏洞数据库的更新频率和覆盖率。第二步是在CI/CD流水线中集成自动化的扫描任务,在代码提交后立即触发扫描程序。第三步是设置合理的阈值来判断哪些漏洞属于高风险级别,一旦发现高风险漏洞应暂停部署流程,启动修复工作。第四步则是建立完善的文档体系,包括每次扫描的结果报告、采取的整改措施以及最终验证通过的证明材料等,以便后续审计时使用。
通过以上步骤,企业可以有效地提升其云原生应用的安全性,符合最新的工业应用适配规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