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标准
  • 农业
  • GBT 15805.2-2008 鱼类检疫方法.第2部分: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

    GBT 15805.2-2008 鱼类检疫方法.第2部分: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
    鱼类检疫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检测方法水生动物疾病
    16 浏览2025-06-09 更新pdf0.81MB 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鱼类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的检疫方法,包括样品采集、处理、检测技术及结果判定。本文件适用于鱼类 IHNV 的实验室诊断和检疫。
    Title:Fish inspection methods - Part 2: 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 (IHNV)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20.30

  • 封面预览

    GBT 15805.2-2008 鱼类检疫方法.第2部分: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
  • 拓展解读

    GBT 15805.2-2008 鱼类检疫方法.第2部分: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

    什么是GBT 15805.2-2008标准?

    GBT 15805.2-2008是中国国家标准,规定了鱼类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的检疫方法。该标准适用于检测水生动物及其产品中是否存在IHNV,以防止其传播和扩散。

    IHNV对鱼类的危害是什么?

    IHNV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RNA病毒,主要影响鲑鱼科鱼类。感染后会导致鱼的造血器官坏死,出现贫血、出血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大规模死亡,给渔业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GBT 15805.2-2008的主要检测方法有哪些?

    • 细胞培养法: 将样本接种到敏感细胞系中,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来判断是否感染IHNV。
    • RT-PCR技术: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病毒特异性基因片段,快速检测病毒存在。
    • 免疫学检测: 使用ELISA等免疫学方法检测病毒抗原或抗体。

    如何采集和保存样品以确保检测准确性?

    • 采集新鲜组织样本(如肾脏、脾脏)或血液样本。
    • 样本应立即放入含有病毒保护剂的冷冻管中,并在-70℃以下保存。
    • 避免反复冻融,确保样本质量。

    为什么需要定期进行IHNV检疫?

    定期检疫可以有效监测和控制IHNV的传播,防止其进入无病区域,保护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此外,国际贸易中也需要检疫报告作为合规依据。

    IHNV是否可以通过环境传播?

    是的,IHNV可通过污染的水源、工具、饲料等途径传播。因此,养殖场应加强卫生管理,避免交叉感染。

    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应该如何处理?

    • 立即隔离阳性个体,防止病毒扩散。
    • 对养殖场进行全面消毒。
    • 上报相关部门,采取进一步防控措施。

    GBT 15805.2-2008是否适用于所有鱼类物种?

    该标准主要针对鲑鱼科鱼类,但也可参考用于其他易感鱼类的检疫工作。具体应用需结合实际情况调整。

    如何确保检测人员的操作规范?

    • 检测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标准操作流程。
    • 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设备和试剂,确保检测环境符合要求。
    • 定期参加能力验证,提升检测水平。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GBT 15805.1-1995 淡水鱼类检疫方法 第一部分

    GBT 15805.4-2008 鱼类检疫方法.第4部分:斑点叉尾鮰病毒(CCV)

    GBT 15805.5-2008 鱼类检疫方法.第5部分: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

    GBT 15805.6-2008 鱼类检疫方法.第6部分:杀鲑气单胞菌

    GBT 15813-1995 烟花爆竹成型药剂 样品分离和粉碎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