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稻纹枯病测报的技术要求、调查方法、数据处理和预报发布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稻纹枯病的监测、预警及防治指导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of Rice Sheath Blight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稻纹枯病(Rice Sheath Blight)是水稻生产中一种常见的病害,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为了科学有效地监测和防控稻纹枯病,中国制定了《GBT 15791-2011 稻纹枯病测报技术规范》。这一标准为稻纹枯病的预测预报提供了统一的技术框架,确保了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稻纹枯病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主要侵害水稻的叶鞘和叶片,导致植株枯死、产量下降。据农业部统计,稻纹枯病每年可使水稻减产10%-30%,严重时甚至达到50%以上。因此,及时准确地监测稻纹枯病的发生和发展趋势,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GBT 15791-2011明确了稻纹枯病测报的关键技术要求,包括病害分级标准、调查频率以及数据记录方式等。例如,病害分级标准将稻纹枯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便于统一评估病情。
在福建省某水稻种植基地,由于严格执行GBT 15791-2011标准,稻纹枯病得到了有效控制。2019年,该基地通过提前部署防控措施,如喷洒生物农药和调整灌溉方式,将稻纹枯病的发病率从往年的25%降至5%以下,实现了增产增收。
综上所述,GBT 15791-2011作为稻纹枯病测报的重要技术规范,不仅为病害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还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稻纹枯病的测报工作将进一步智能化、精准化,为全球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