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上肢截肢残肢的描述方法,包括残肢形态、长度、皮肤状况、肌肉功能等方面的术语和测量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假肢与矫形器的设计、制造、适配及临床应用。
Title:Prosthetics and orthotics - Limb deficiency - Part 3: Description method of upper limb amputation residuum
中国标准分类号:C24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15721.3-2009 是中国国家标准中关于假肢与矫形器的重要文件之一,专门针对上肢截肢残肢的描述方法进行了规范。这一标准为医疗专业人员、假肢制造者以及康复机构提供了统一的技术指导,确保了假肢设计和制作的科学性和精准性。通过标准化的描述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残肢状况,从而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该标准主要涵盖了上肢截肢残肢的分类、测量指标及描述方法。首先,标准将上肢截肢分为多种类型,包括肩离断、肘离断、腕离断等,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解剖学特征。其次,标准详细列出了用于描述残肢的多个关键参数,例如残肢长度、周径、肌肉张力分布以及皮肤状况等。这些参数为假肢的设计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精确的残肢测量是假肢适配成功的关键。例如,在肘离断患者中,测量从肘关节到残肢末端的距离,以及上臂和前臂的周径,可以帮助假肢设计师确定合适的假肢长度和重量分布。此外,肌肉张力的分布直接影响假肢的控制能力,因此需要特别关注。
以某位肘离断患者为例,医生通过标准中的测量方法记录了其残肢长度为25厘米,上臂周径为28厘米,前臂周径为20厘米。这些数据被输入到假肢设计软件中,经过多次调整后,最终制作出了一款高度贴合的假肢。患者在佩戴后不仅能够完成日常活动,还恢复了部分精细动作的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假肢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未来,可以将GBT 15721.3-2009标准与智能假肢相结合,利用传感器实时监测残肢状态,进一步优化假肢的功能表现。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为假肢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