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烟煤显微组分的定义、分类原则和分类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烟煤中显微组分的分类及相关的煤炭分析工作。
Title:Classification of microscopic components of bituminous coal
中国标准分类号:D21
国际标准分类号:73.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15588-2013 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一项关于烟煤显微组分分类的标准。这项标准为煤炭资源的科学管理和高效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通过显微组分分类,可以更准确地了解烟煤的组成特性,从而指导煤炭加工、燃烧和转化等领域的应用。
显微组分是烟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直接影响煤的物理化学性质。根据 GBT 15588-2013 标准,烟煤的显微组分主要分为镜质组、丝质组、稳定组和惰质组四大类。这些组分的含量比例决定了煤的热值、挥发分和粘结性等关键性能指标。
通过对这些显微组分的定量分析,可以更好地预测煤的燃烧特性和转化效率。例如,在火力发电厂中,高镜质组含量的煤种通常被优先选用,因为它们能够提供更高的热值和更低的排放。
以某大型火力发电厂为例,该电厂每年消耗约100万吨烟煤用于发电。通过对采购的烟煤进行显微组分分析,发现其中镜质组含量高达60%,而惰质组含量仅为10%。基于这一结果,电厂优化了锅炉运行参数,提高了燃烧效率,并显著降低了污染物排放。
此外,显微组分分类还广泛应用于煤化工领域。例如,在煤液化工艺中,高镜质组含量的煤种更容易转化为液体燃料,从而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综上所述,GBT 15588-2013 标准为烟煤的显微组分分类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框架,其应用不仅提升了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也为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