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空气中臭氧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环境空气中臭氧浓度的测定。
Title:Determination of ozone in ambient air -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with sodium indigotetrasulfonate
中国标准分类号:X3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15437-1995 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环境空气中臭氧测定的标准方法之一。该标准采用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来检测臭氧浓度,这种方法因其高灵敏度和准确性而被广泛应用于空气质量监测领域。通过这一标准,可以有效评估环境中臭氧的污染水平,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的核心在于利用臭氧与靛蓝二磺酸钠溶液反应后颜色变化的特性来进行定量分析。具体而言,当臭氧分子进入吸收池时,会与溶液中的靛蓝二磺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溶液的颜色发生变化。这种颜色变化可以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度来量化,从而计算出臭氧的浓度。
以某城市为例,在夏季高温季节,由于汽车尾气排放量增加以及工业活动频繁,该市空气中臭氧浓度显著升高。环保部门按照 GBT 15437-1995 标准,使用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对多个监测点进行了连续一周的臭氧浓度检测。结果显示,某些区域的臭氧浓度超过了国家规定的安全限值,提示相关部门需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
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臭氧浓度高峰通常出现在午后时段,这与太阳辐射强度密切相关。因此,建议在这些时间段内限制高排放车辆上路,并加强绿化建设以吸收有害气体。此外,还应定期校准仪器设备,确保测量数据的真实可靠。
GBT 15437-1995 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来监测环境空气中臭氧含量,对于保护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未来或许需要开发更加先进且便捷的方法来替代现有的检测方式,以便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的环境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