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早稻“中组18”种子生产的产地环境、种子质量要求、栽培技术措施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内早稻“中组18”品种的种子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 Production of Early Rice \"Zhongzhu 18\"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早稻“中组18”种子生产技术规程(TSCSXBZ 004-2022)是指导该品种种子生产的重要依据。本文以新旧版本标准中关于隔离区设置要求的变化为例,进行详细解读。
在旧版标准中,隔离区的设置主要依赖于自然屏障如山岭、河流等,对于无自然屏障的情况则要求人工隔离带宽度不少于5米。而在新版标准中,这一要求被细化为:当采用自然屏障时,需确保屏障的高度不低于3米且连续性良好;若使用人工隔离带,则宽度不得少于10米,并且隔离带内不得种植任何可能与“中组18”杂交的作物。
这种变化体现了对种子纯度更高程度的重视。例如,在实际操作中,如果某地缺乏自然屏障,种植户需要根据新版标准扩大人工隔离带的宽度至10米以上。这不仅增加了土地使用的成本,也对田间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规划种植区域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因素,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必要时采取多重隔离措施,比如结合物理隔离网和植物隔离带等方式,确保达到规定的隔离效果。
通过这样的具体化调整,新版标准进一步提高了种子生产的规范化水平,有助于保障“中组18”种子的质量稳定性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