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信息处理中130mm软磁盘的数据交换要求,包括80条磁道、位密度为13262磁通翻转弧度的磁道格式A(用于77条磁道)。本文件适用于基于改进调频制记录方式的信息系统间的数据交换。
Title:Information processing -- 130 mm magnetic disks for data interchange using improved frequency modulation recording with a bit density of 13262 flux changes per radian, 80 tracks per surface -- Part 2: Track format A (for 77 tracks)
中国标准分类号:M74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15131.2-1995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一项技术标准,主要规范了信息处理中数据交换用软磁盘的技术要求。该标准特别针对130mm直径的软磁盘,其改进调频制记录方式具有13262磁通翻转弧度的位密度。此外,该标准还定义了每面80条磁道的磁盘结构,并提供了磁道格式A的设计方案,适用于77条磁道的软磁盘。这项标准在当时的信息存储领域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软磁盘的核心在于其磁道和位密度的设计。强调整体性能的同时,磁道的布局直接影响到数据的存储容量与读取速度。根据标准,每面80条磁道的布局确保了高密度的数据存储能力。而位密度达到13262磁通翻转弧度,则意味着更高的存储效率。这种设计不仅提升了存储容量,也对磁盘的制造工艺提出了更高要求。
磁道格式A是GBT 15131.2-1995标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专门针对77条磁道的软磁盘设计。这种格式广泛应用于早期计算机系统中,尤其是在需要大量数据存储和传输的环境中。例如,在1990年代初期,许多科研机构和企业使用这种磁盘来保存实验数据或商业文件。
尽管GBT 15131.2-1995标准已经逐渐被更先进的存储技术取代,但它在推动信息技术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硬盘、光盘等新型存储介质的普及,软磁盘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但其设计理念和技术参数仍然为现代存储设备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总之,GBT 15131.2-1995标准不仅规范了软磁盘的技术细节,还反映了当时信息技术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通过深入研究这一标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过去的技术成就,并为未来的技术创新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