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钽铌及其合金中氧量的测定方法,采用惰气熔融红外吸收法。本文件适用于钽铌金属、氧化物及合金中氧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通常为0.01%~5%。
Title: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tantalum and niobium - Determination of oxygen cont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H62
国际标准分类号:77.08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15076.14-1994 是中国国家标准中关于钽铌材料化学分析的一项重要规范,主要用于指导如何准确测定钽铌材料中的氧含量。这项标准不仅为相关行业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还对钽铌材料的生产与应用具有深远意义。
钽铌材料的特点与重要性
钽铌材料因其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在电子、航空航天及化工等领域广泛应用。然而,这些材料中的氧含量直接影响其性能表现。例如,过高的氧含量会导致材料的导电性和耐腐蚀性下降,因此精确测定氧含量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步骤。
GBT 15076.14-1994 提供了多种测定氧量的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红外吸收法。这种方法基于氧气分子在特定波长下的红外吸收特性,通过测量样品燃烧后气体中氧气的浓度来推算原始样品中的氧含量。
除了红外吸收法,还有热导池法等其他测定手段。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技术要求,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需要综合考虑样品特性和检测需求。
以某知名电子元件制造商为例,该公司在生产钽电容器时,严格遵循 GBT 15076.14-1994 标准进行原材料检测。通过红外吸收法,他们发现一批钽粉的氧含量超标,导致成品电容器的使用寿命显著缩短。经过调整生产工艺并重新检测,氧含量恢复到合格范围内,最终产品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这一案例充分说明了 GBT 15076.14-1994 在实际生产中的指导价值。它不仅帮助企业避免了潜在的质量问题,还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GBT 15076.14-1994 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标准,为钽铌材料中氧含量的测定提供了标准化的操作指南。无论是红外吸收法还是其他技术手段,都体现了现代分析化学的先进水平。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相关行业能够更好地保障产品质量,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