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稻茬小麦机播壮苗的技术要求,包括耕整地、品种选择、播种、施肥、田间管理及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稻茬小麦机械化播种壮苗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irect Seeding and Strong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Wheat after Rice in Sichuan Provi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稻茬小麦机播壮苗技术是保障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其中TJAASS 156-2024《稻茬小麦机播壮苗技术规程》对种植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化指导。本文将聚焦于新旧版本标准中关于播种深度这一关键指标的变化,并详细解析其应用方法。
在TJAASS 156-2023版与2024版之间,对于稻茬小麦机播时的播种深度要求从“3~5厘米”调整为“3.5~4.5厘米”。这一微小但重要的变化背后反映了农业技术的进步以及对提高出苗率和幼苗健壮度更精准的需求。
首先,为什么要将播种深度控制在这个范围内?研究表明,在该区间内可以确保种子接触足够的土壤湿度同时避免因过深而导致缺氧影响发芽,又能防止过浅造成水分蒸发快、温度波动大等问题。此外,合理调整播种深度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根系结构,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
那么如何正确操作呢?以下是具体实施步骤:
1. 选择合适的播种机械:使用带有精确调控装置的播种机,能够有效保证每穴种子的实际埋藏深度一致。
2. 根据土壤条件调整参数:不同质地的土壤保水性能各异,在沙质土中应靠近上限值设置,在黏重土则可适当偏低。
3. 结合天气状况灵活应对:雨后土壤松软时宜采用下限值;干旱期则需略微增加至中间偏上位置以减少失墒风险。
4. 定期校验设备状态:长时间作业后容易出现偏差,定期检查并校正播种深度传感器至关重要。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只是短短几毫米的距离调整,却蕴含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技术进步的力量。遵循新版标准不仅能让农民朋友更加高效地完成播种工作,还能显著提升最终产量水平。希望广大种植户朋友们能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充分实践这些理念,共同促进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