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实验动物鼠棒状杆菌的检测方法,包括样品采集、培养、鉴定和结果判定。本文件适用于实验动物中鼠棒状杆菌感染的监测和诊断。
Title:Laboratory Animal - Detection Method of Corynebacterium Mur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14926.9-2001 是中国国家标准中关于实验动物的一项重要规范,其核心在于提供鼠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muris)的检测方法。鼠棒状杆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实验小鼠群体中。这种细菌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还可能对实验人员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因此,掌握科学、有效的检测方法对于保障实验动物的质量和实验研究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鼠棒状杆菌通常寄生于小鼠的呼吸道和消化道,当小鼠免疫力下降时,它可能引发呼吸道感染或其他疾病。这些感染会干扰实验设计,导致数据失真,甚至危及实验人员的安全。因此,定期对实验动物进行鼠棒状杆菌的检测是确保实验环境清洁和实验数据可靠的基础工作。
GBT 14926.9-2001 提供了详细的鼠棒状杆菌检测流程,包括样品采集、实验室培养、生化鉴定等步骤。以下是检测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通过这一系列严谨的操作,可以有效识别鼠棒状杆菌的存在,为后续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以某科研机构为例,该机构曾因未及时检测鼠棒状杆菌而导致一批实验小鼠感染,进而影响了一项为期半年的研究项目。在发现问题后,该机构严格按照 GBT 14926.9-2001 的标准重新检测并清理了实验动物,最终成功避免了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这一案例充分说明了遵循国家标准进行检测的重要性。
总之,鼠棒状杆菌的检测不仅是实验动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学研究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通过深入理解 GBT 14926.9-2001 的要求并严格执行,可以有效提升实验质量,保障科研人员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