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实验动物狂犬病病毒的检测方法,采用荧光抗体技术进行诊断。本文件适用于实验动物狂犬病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测和诊断。
Title:Laboratory Animal -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Rabies Viru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14926.56-2001 是中国国家标准中关于实验动物狂犬病病毒检测的重要规范,其目的是确保实验动物的安全性以及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严重人畜共患疾病,因此对实验动物进行狂犬病病毒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狂犬病病毒通过感染动物的唾液传播,一旦感染人类,几乎无法治愈,致死率极高。因此,在实验动物领域,尤其是涉及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的研究中,必须严格控制狂犬病病毒的存在。如果实验动物携带狂犬病病毒,不仅可能威胁研究人员的生命安全,还可能导致实验结果失真,影响科学研究的准确性。
GBT 14926.56-2001 标准规定了多种检测狂犬病病毒的方法,包括荧光抗体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场景。
以某国家级实验动物中心为例,该中心每年需检测数千只实验动物。为了确保检测的高效性和准确性,中心采用了荧光抗体法和 RT-PCR 相结合的方式。据统计,2022年该中心通过这两种方法共检测出3例狂犬病病毒阳性样本,及时隔离并处理了相关动物,有效避免了潜在的风险。
这一案例充分证明了 GBT 14926.56-2001 标准在实践中的重要性。通过严格的检测流程,实验动物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同时也为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