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实验动物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检测方法,包括样品采集、培养、鉴定及结果判定。本文件适用于实验动物中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监测与诊断。
Title:Laboratory Animals -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Beta-Hemolytic Streptococcu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指南旨在帮助用户理解GB/T 14926.16-2001标准中关于实验动物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检测的核心内容。
GBT 14926.16-2001 是中国国家标准,规定了实验动物中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检测方法。其主要目的是确保实验动物的健康状态符合科学研究的要求,避免因微生物污染影响实验结果或对实验人员造成潜在危害。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细菌,能够在血液琼脂培养基上形成明显的β溶血环。这种细菌可能引起实验动物的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败血症等,因此需要严格检测。
根据GB/T 14926.16-2001 标准,检测步骤包括:
在检测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则表明实验动物携带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此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定期检测实验动物可以有效预防疾病传播,保障实验数据的可靠性。此外,这也是符合伦理规范的重要举措。
目前,GB/T 14926.16-2001 标准推荐的方法是最常用且可靠的检测手段。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进行辅助检测。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对人类具有一定的致病性,可能导致咽喉炎、皮肤感染等问题。因此,在实验环境中应特别注意防护措施,避免直接接触。
通常情况下,检测机构会在收到样本后的3至5个工作日内出具检测报告。具体时间可能因实验室的工作量而有所不同。
选择检测机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