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植物源性食用农产品中总花色苷含量测定的分光光度法。 本文件适用于植物源性食用农产品中总花色苷含量的测定。
Title:Determination of total anthocyanins in plant-derived edible agricultural products —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50
发布单位: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食品检测领域,标准的更新往往伴随着方法的优化与技术的进步。TZNZ 320-2025《植物源性食用农产品中总花色苷含量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作为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其发布标志着对花色苷检测方法的进一步规范与提升。本文将聚焦于该标准中“样品前处理过程中酸化条件的变化”这一关键差异点,结合新老版本标准的对比,深入解析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在旧版标准(如TZNZ 320-2018)中,样品前处理阶段通常采用盐酸或硫酸进行酸化处理,以促进花色苷的稳定提取。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不同浓度的酸液对花色苷的提取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且部分酸液可能对后续的分光光度测定产生干扰,导致数据偏差。此外,旧版标准对酸化时间、温度等参数的描述较为模糊,给实验人员的操作带来一定不确定性。
TZNZ 320-2025在充分调研和实验验证的基础上,对酸化条件进行了明确和优化。新版标准明确规定使用0.1 mol/L盐酸进行酸化,并将酸化时间由原来的“适量”调整为“静置30分钟”,同时要求在常温下进行。这一改变不仅提高了操作的可重复性,也有效避免了因酸液浓度过高或处理时间不一致带来的误差。
从实际应用来看,新的酸化条件显著提升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在多个实验室的比对实验中,采用新标准的样品提取液在510 nm波长下的吸光度值更为集中,变异系数明显降低,说明方法的精密度得到了改善。此外,新标准还特别强调了酸化后应立即进行过滤处理,以防止花色苷在溶液中发生降解或沉淀,确保后续测定的准确性。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新版标准对酸化条件进行了优化,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控制酸液浓度和酸化时间,避免因人为操作不当导致结果失真;其次,样品的预处理应尽可能均匀,避免因样品颗粒大小不一影响提取效率;最后,实验人员应定期校准分光光度计,确保仪器性能稳定,减少系统误差。
综上所述,TZNZ 320-2025在酸化条件上的改进是标准更新的重要体现,它不仅提升了检测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也为相关企业和检测机构提供了更可靠的技术支持。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应充分理解并严格执行这些变化,以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