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铜矿石、铅矿石和锌矿石中砷量的测定方法,包括试样的制备、试剂的选择、操作步骤以及结果计算。本文件适用于铜矿石、铅矿石和锌矿石中砷含量的定量分析。
Title:Chemical analysis methods for copper ores, lead ores and zinc ores - Part 7: Determination of arsenic cont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H61
国际标准分类号:7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14353.7-2010是中国国家标准的一部分,专门用于指导铜矿石、铅矿石和锌矿石中砷含量的测定方法。这一标准不仅为矿业企业提供了统一的操作规范,还确保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严格遵循该标准,矿业从业者能够更好地评估矿石的质量,从而优化生产流程和资源利用效率。
砷是一种具有毒性的元素,在矿石加工过程中若处理不当,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准确测定矿石中的砷含量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环境保护的要求,也是保障工人安全的重要措施。此外,砷含量的数据还可以帮助矿企制定更科学的冶炼方案,减少有害物质排放。
GBT 14353.7-2010规定了多种测定砷的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以及经典的湿法化学滴定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技术要求,例如ICP-OES因其灵敏度高而被广泛应用于痕量分析。
以某大型铜矿为例,该企业在引入GBT 14353.7-2010后,显著提升了砷含量检测的精度。过去由于缺乏统一标准,不同批次矿石的砷含量波动较大,导致后续处理过程不稳定。采用新的测定方法后,企业成功将砷含量控制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还提高了精炼产品的质量。
据统计,自实施新标准以来,该矿山每年因砷超标造成的损失减少了约20%,同时废水排放达标率提升至98%以上。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GBT 14353.7-2010在推动绿色矿业发展方面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