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铜矿石、铅矿石和锌矿石中铅量的测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铜矿石、铅矿石和锌矿石中铅含量的定量分析。
Title: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copper ore, lead ore and zinc ore - Part 2: Determination of lead cont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H12
国际标准分类号:73.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14353.2-2010是中国国家标准中关于铜矿石、铅矿石和锌矿石化学分析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第2部分专门针对铅量的测定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和规范。这一标准不仅为实验室提供了统一的操作流程,还确保了不同机构之间的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和可靠性。通过该标准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矿石分析的精确度,从而为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铅是一种重要的有色金属,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蓄电池制造、电缆护套以及合金生产等。因此,准确测定铅含量对于评估矿石品质至关重要。强标GB/T 14353.2-2010通过规定一系列标准化的实验步骤,确保了铅量测定的准确性与一致性。此外,铅也是一种有毒金属,其含量过高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在矿石开采和加工过程中对其进行严格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GB/T 14353.2-2010的规定,铅量测定主要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势,FAAS操作简便且成本较低,而ICP-AES则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更宽的线性范围。以下是两种方法的关键步骤:
以某大型铅锌矿为例,该矿山每年需对数千吨矿石进行铅含量检测。过去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各实验室间的数据差异较大,导致资源评估出现偏差。引入GB/T 14353.2-2010后,通过标准化的FAAS技术,矿石中铅含量的平均误差从原来的±5%降低至±1%,显著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同时,该标准还帮助矿山企业实现了环保达标排放,避免了因铅超标造成的生态问题。
GB/T 14353.2-2010作为矿石化学分析领域的权威标准,为铅量测定提供了科学严谨的方法论支持。无论是从工业生产的实际需求还是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这一标准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类标准将会进一步完善,为矿产资源的高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