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铜矿石、铅矿石和锌矿石中镓量、铟量、铊量、钨量和钼量的测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铜矿石、铅矿石和锌矿石中上述元素含量的化学分析。
Title: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copper ores, lead ores and zinc ores - Part 13: Determination of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tungsten and molybdenum cont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H65
国际标准分类号:77.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14353.13-2014 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铜矿石、铅矿石和锌矿石化学分析方法的标准文件的一部分。这一标准主要涉及矿石中镓(Ga)、铟(In)、铊(Tl)、钨(W)和钼(Mo)含量的测定方法。这些元素在现代工业中具有重要价值,例如镓和铟是半导体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钨和钼则广泛应用于高强度合金和工具制造。
在矿石分析中,镓、铟、铊、钨和钼的检测至关重要。这些元素不仅在矿产资源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还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冶金工艺设计和产品性能优化。镓是一种稀有金属,主要用于生产半导体材料和激光二极管;铟则是触摸屏和液晶显示器的关键成分;铊虽然毒性较高,但在某些特殊领域仍有应用;钨以其高熔点和耐磨性成为高温合金的核心材料;而钼则以优异的耐腐蚀性和导热性被广泛用于化工设备。
根据 GBT 14353.13-2014 的规定,这些元素的测定通常采用化学滴定法、光谱分析法以及仪器分析法等手段。例如,对于钨和钼的测定,常用的是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的特点。此外,对于一些痕量元素如铟和铊,可以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其检测限更低,适合复杂基质中的微量分析。
以某大型有色金属矿山为例,该企业每年需处理数百万吨铜矿石和铅锌矿石。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并满足出口要求,他们严格按照 GBT 14353.13-2014 标准对矿石中的镓、铟、铊、钨和钼进行了系统检测。结果显示,矿石中镓的平均含量为10 ppm,铟为5 ppm,钨为0.2%,钼为0.1%。这些数据为企业制定合理的选矿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并显著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GBT 14353.13-2014 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矿石化学分析规范,为保障矿产资源的质量和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对镓、铟、铊、钨和钼等关键元素的精准测定,不仅可以提升矿产资源的开发效率,还能推动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未来,随着新材料需求的增长,这一标准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