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传统黔菜酸汤锅巴三鲜的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制作工艺、感官要求及质量指标。本文件适用于传统黔菜酸汤锅巴三鲜的制作与评价。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oking Traditional Guizhou Cuisine: Acid Soup Fried Rice with Three Fresh Ingredie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QLY 020-2022传统黔菜酸汤锅巴三鲜烹饪技术规范》相较于旧版标准,在多个环节进行了细化和优化。其中,关于“酸汤熬制工艺”的要求是新旧版本的重要差异点之一。本文将围绕这一条文展开,深入解析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方法。
首先,新版标准明确了酸汤熬制需选用当地特色红酸汤作为基底,并规定了发酵时间不得少于30天。这意味着制作过程中必须注重原料的选择与保存条件,确保发酵环境温度适宜且恒定。例如,通常情况下,将新鲜辣椒、番茄等混合物密封放置于阴凉通风处自然发酵即可达到要求,但若遇到温差较大的季节,则需要适当调整存放位置以维持最佳发酵状态。
其次,在具体操作步骤上,新版标准强调了火候控制的重要性。传统做法中往往依赖经验判断何时加入主料,而新版则建议采用分段加热法:先用小火慢炖1小时使酸味充分释放,再转为中火继续熬煮半小时以融合各种食材风味。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避免因火力过大导致营养成分流失,还能更好地保留酸汤原有的鲜香口感。
此外,对于调味品添加顺序也有明确规定。根据新版标准,在最后阶段才可适量添加食盐、鸡精等调味料,这样既能保证酸汤原有层次感不受影响,又能让成品味道更加均衡协调。同时指出,在实际应用时还需结合顾客反馈适时微调,比如针对不同地区消费者的口味偏好,适当增减某些调料的比例。
综上所述,《TQLY 020-2022》通过科学严谨的技术规范为酸汤锅巴三鲜这道经典黔菜提供了标准化指导。在日常实践中严格遵循这些细则,不仅能有效提升菜品质量,更能传承和发展地方饮食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