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血栓的预防和护理的基本原则、评估要求、预防措施及护理流程。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中从事肿瘤患者PICC置管及维护的医护人员及相关人员。
Title:Prevention and Nursing of PICC-related Thrombosis for Cancer Patie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肿瘤患者在使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时,容易发生血栓性并发症。TGDNAS 006-2022标准对肿瘤患者的PICC相关血栓预防和护理提出了更细化的要求。其中,关于“超声评估静脉条件”这一条文的变化值得深入探讨。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PICC置管前的静脉评估较为笼统,仅要求护士根据经验判断。而新版标准明确指出,应优先采用高频超声设备对穿刺部位及其上下方至少5厘米范围内的静脉进行全面评估。这项改变的意义在于提高静脉评估的准确性,减少因静脉条件不佳导致的置管失败及后续并发症风险。
应用这一条文时,护理人员需要掌握超声操作的基本技能。首先,在使用超声探头之前,要确保探头与皮肤接触良好,并涂抹适量耦合剂。其次,将探头置于预定穿刺点处,沿静脉走向缓慢移动,观察静脉内径、壁厚以及是否存在血流信号等指标。如果发现静脉过于细小或者存在硬化等情况,则需考虑调整穿刺位置或选择其他方式建立静脉通路。此外,超声检查还能够帮助识别潜在的深静脉血栓,从而提前采取措施避免严重后果。
通过严格执行这一条文,可以显著降低肿瘤患者接受PICC治疗过程中的血栓发生率,保障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培训专业化的护理团队,确保每位参与PICC置管工作的护士都能够熟练运用超声技术进行静脉评估。同时,还需定期组织考核与交流活动,促进知识更新和技术进步,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