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砷钼杂多酸-结晶紫分光光度法测定高纯阴极铜中砷量的分析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高纯阴极铜中微量砷含量的测定。
Title: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high-purity cathode copper - Determination of arsenic content by arsenic molybdenum heteropoly acid-crystal violet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H65
国际标准分类号:71.040.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13293.5-1991是中国国家标准中关于高纯阴极铜化学分析的重要文件之一,其核心在于通过砷钼杂多酸-结晶紫分光光度法测定高纯阴极铜中的砷含量。这一方法不仅为工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还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本标准的应用范围广泛,尤其在冶金、化工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砷钼杂多酸-结晶紫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基于化学反应和光学检测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砷与钼酸盐形成特定的杂多酸化合物,再通过结晶紫作为显色剂,使溶液颜色发生变化。随后,利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度,从而定量分析砷的含量。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的特点,适合用于微量砷的检测。
以某大型铜冶炼企业为例,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了GBT 13293.5-1991标准对高纯阴极铜中的砷含量进行检测。通过采用砷钼杂多酸-结晶紫分光光度法,企业成功将砷含量控制在0.001%以下,满足了高端电子材料的需求。此外,该方法的应用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废品率,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砷钼杂多酸-结晶紫分光光度法的优势在于其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合大规模推广。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更高效、更精准的检测方法也在不断涌现。未来,可以进一步优化试剂配方,提升检测精度,并探索自动化设备的应用,以适应工业生产的更高要求。
综上所述,GBT 13293.5-1991标准及其所涉及的砷钼杂多酸-结晶紫分光光度法,在高纯阴极铜的化学分析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科学严谨的方法和持续的技术创新,该标准将继续推动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