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洗涤剂中总活性物含量的测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各类洗涤剂产品中总活性物含量的测定。
Title:Determination of total active matter content in deterge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71.10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以下是关于GB/T 13173.2-2000标准中洗涤剂总活性物含量测定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其解答。
总活性物含量是指洗涤剂中具有表面活性作用的物质的总含量,通常以质量分数表示。这些活性物质能够有效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从而提高清洁能力。
该标准用于测定洗涤剂中的总活性物含量,为产品质量控制和行业规范提供依据。通过测定总活性物含量,可以评估洗涤剂的清洁性能和配方合理性。
根据GB/T 13173.2-2000标准,总活性物含量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在测定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总活性物含量是衡量洗涤剂清洁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来说,总活性物含量越高,洗涤剂的去污能力越强。但并非越高越好,过高可能影响产品的其他性能(如泡沫稳定性)。
如果检测结果显示总活性物含量低于标准要求,则需要检查以下几个方面:
必要时可重新生产或改进工艺。
是的,样品的状态(如是否充分溶解、是否存在杂质等)会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测定前应确保样品处理得当,例如充分搅拌、过滤去除杂质等。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验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确保每次测定的结果都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GB/T 13173.2-2000标准主要适用于普通洗涤剂的总活性物含量测定。对于特殊用途的洗涤剂(如工业清洗剂),可能需要采用其他特定的方法。
为了保证样品的质量,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正确存储和运输有助于获得更准确的测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