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鲜食玉米-晚稻水旱轮作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品种选择与种子质量、播种育苗、大田准备与移栽、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及产后处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采用鲜食玉米-晚稻水旱轮作模式的种植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rcropping Cultivation of Fresh Corn and Late Rice in Water-Drought Rot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鲜食玉米-晚稻水旱轮作栽培技术规程》(TZNZ 140-2022)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聚焦于新旧版本中关于“土壤肥力管理”这一关键内容的变化,深入探讨其应用方法。
在旧版标准中,土壤肥力管理主要强调了氮磷钾肥料的施用量及比例,但缺乏具体的施肥时间和方法指导。新版标准则更加细化,明确了基肥、追肥的具体施用时间与方式。例如,在种植前7天进行基肥施用,每亩使用有机肥2吨,并结合深耕翻入土层;在幼苗期和拔节期分别追加尿素5公斤和10公斤,采用沟施并覆土的方式,确保养分有效吸收。
这种变化的好处在于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少了浪费,同时降低了环境污染风险。通过合理安排施肥计划,可以更好地满足鲜食玉米生长过程中不同阶段对养分的需求,促进植株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此外,这种方法还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为后续晚稻种植奠定良好基础。
总之,新版标准中关于土壤肥力管理的规定更为科学合理,值得广大农户和技术人员学习借鉴。通过严格执行这些措施,不仅能够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还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