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重量法测定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灼减量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各种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灼减量的测定。
Title:Chemical analysis methods for rare earth metals and their oxides - Determination of loss on ignition by gravimetric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H21
国际标准分类号:71.040.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12690.27-1990是中国国家标准中关于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化学分析的重要文件之一,其核心内容是通过重量法测定稀土材料中的灼减量。灼减量是指样品在特定温度下加热后失去的质量百分比,这一指标对于评估稀土材料的纯度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标准不仅为实验室提供了科学严谨的操作流程,还为稀土行业的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重量法是一种经典的化学分析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精确称量样品在加热前后的质量变化来计算灼减量。具体操作步骤包括样品制备、恒温加热、冷却称重等环节。在实际操作中,样品需置于高温炉中,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加热至规定温度(通常为800℃~1000℃),以确保水分、挥发性物质及其他杂质被充分去除。
灼减量是衡量稀土材料品质的重要参数之一。例如,在稀土氧化物的生产中,较高的灼减量可能表明样品中含有较多的水分或其他易挥发成分,这会直接影响产品的纯度和性能。因此,准确测定灼减量对于优化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以某稀土企业为例,其在2022年的一次检测中发现一批氧化钕的灼减量超出标准范围。通过调整煅烧工艺并重新检测,最终使灼减量降至合格水平,产品合格率提升了15%。这一案例充分体现了灼减量检测在实际生产中的指导意义。
尽管重量法是传统的经典方法,但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如热重分析仪(TGA)逐渐成为主流。这些设备能够更快速、精准地完成灼减量的测定,同时减少了人为误差。然而,传统方法仍因其简单可靠的特点,在一些实验室中继续广泛应用。
未来,如何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实现更高效、更精准的灼减量测定,将是行业关注的重点。此外,随着稀土材料在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对灼减量检测提出更高的精度要求,这也推动了相关技术的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