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钙量的测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钙含量的化学分析。
Title:Chemical analysis methods for non-rare earth impurities in rare earth metals and their oxides - Determination of calcium cont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H61
国际标准分类号:71.04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12690.15-2006 是中国国家标准,专门用于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钙量的测定。这一标准为稀土材料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确保了产品符合行业规范和国际标准。在稀土工业中,钙作为常见的非稀土杂质之一,其含量的精确测定对于提高产品的纯度、稳定性和应用性能至关重要。
钙是一种容易在稀土提取和加工过程中混入的杂质元素。虽然钙本身并非有害物质,但过高的钙含量会显著影响稀土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例如,在磁性材料中,钙的存在可能导致磁性能下降;而在光学玻璃制造中,钙可能引起光散射,降低透明度。因此,准确测定钙的含量是保证稀土材料质量的关键步骤。
根据 GBT 12690.15-2006 的规定,钙量的测定通常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这些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准确性,能够满足对痕量钙的检测需求。此外,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还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包括溶解、过滤和稀释等步骤。
以某稀土生产企业为例,其生产的钕铁硼永磁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和风力发电领域。为了确保产品的高性能,企业严格按照 GBT 12690.15-2006 标准对原材料中的钙含量进行监控。通过定期检测,发现某批次原料的钙含量超出标准限值,立即采取措施调整生产工艺,最终成功降低了钙含量,确保了产品质量。
随着稀土材料在高科技领域的广泛应用,对钙量测定的要求将更加严格。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开发更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自动化设备,进一步提高测定效率和精度。同时,加强标准化培训和推广,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