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机采杂交棉高产制种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亲本选择与繁育、制种田准备、播种、田间管理、去雄与授粉、收获及种子质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机采杂交棉高产制种的生产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yield Hybrid Cotton Seed Production with Mechanized Harvest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SHZSAQS 00166-2022与旧版标准差异解析——以机采杂交棉种子田间管理为例》
在TSHZSAQS 00166-2022《机采杂交棉高产制种技术规程》中,相较于旧版标准,关于种子田间管理的内容进行了显著调整。其中,对“种子田间去杂去劣”的具体要求尤为关键。这一条文从操作流程到时间节点都有了更为细化的规定,为提高种子纯度和产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新版标准明确指出,在棉花生长的现蕾期至开花初期,需要全面开展第一次去杂去劣工作。此时,技术人员需依据植株特征,如株型、叶片形状等性状,将不符合品种典型特征的植株彻底清除。与旧版相比,新版标准不仅强调了去杂去劣的重要性,还特别增加了“结合人工观察与仪器辅助检测”这一措施。例如,使用便携式叶绿素仪测定叶片光合效率,通过数据分析判断植株是否属于目标品种。此外,新版标准还新增了“建立去杂记录档案”的要求,确保每一步操作有据可查,便于后期追溯和质量控制。
在具体操作上,新版标准建议采用分区作业的方式进行去杂去劣。即将种子田划分成若干小区域,每个区域安排专人负责,这样可以避免遗漏。同时,要求技术人员在每次去杂后立即清理现场,防止被清除的非目标植株重新混入目标植株群体中。这些细节上的改进,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有助于保障最终收获的种子品质达到高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新版标准还对后续几次去杂去劣的时间节点做出了明确规定。除了首次去杂外,还需分别在初花期和盛花期各进行一次补充检查,以确保整个生育期内均无非目标植株残留。这种全程跟踪管理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减少因疏忽导致的质量隐患。
综上所述,新版标准通过对种子田间去杂去劣环节的优化和完善,为实现机采杂交棉高产制种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案。通过严格执行这些新规定,不仅可以提升种子纯度,还能进一步促进我国棉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