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芫花播种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与准备、种子处理、播种技术、苗期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芫花的播种育苗生产及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oona Sinensis Seed Sowing and Nursery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HBSF 011-2024《芫花播种育苗技术规程》相较于旧版标准,在许多细节上进行了优化和调整,其中关于“种子处理”这一部分内容的变化尤为显著。新版标准中对种子处理的要求更加具体化,特别是明确了种子消毒与催芽的具体操作流程,这对于提高芫花育苗的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按照新版标准进行种子处理时,首先需要准备浓度为0.5%的高锰酸钾溶液作为消毒剂。将采集来的芫花种子放入该溶液中浸泡大约20分钟,这样可以有效杀灭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菌,降低后期发生病害的风险。随后,将经过消毒的种子捞出并用清水冲洗干净,以去除残留的药液。
接下来是催芽环节,新版标准推荐采用温水浸种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将清洗后的种子置于30℃左右的温水中浸泡12小时,期间需注意保持水温恒定,并适时更换新鲜的温水,确保种子能够充分吸水膨胀。完成浸种后,将种子取出并放置于湿润的纱布或滤纸上,置于温度约为25℃的环境中进行发芽,每天喷洒适量清水以维持湿度,通常情况下2至3天内即可观察到种子开始萌动。
通过严格按照上述方法对芫花种子进行处理,不仅能够提升种子的发芽率,还能增强幼苗的抗逆性,为后续的育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实际生产实践中,育苗人员应高度重视这一环节的操作规范性,以确保育苗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