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标准
  • 通信
  • GBT 12057-1989 使用串行二进制数据交换的数据终端设备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之间的通用37插针和9插针接口

    GBT 12057-1989 使用串行二进制数据交换的数据终端设备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之间的通用37插针和9插针接口
    数据终端设备数据电路终接设备串行二进制数据交换接口37插针9插针
    14 浏览2025-06-09 更新pdf2.93MB 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使用串行二进制数据交换的数据终端设备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之间的通用37插针和9插针接口的机械、电气和功能特性。本文件适用于需要通过串行接口进行数据交换的设备和系统。
    Title:General 37-pin and 9-pin interfaces between data terminal equipment and data 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 for serial binary data exchange
    中国标准分类号:M62
    国际标准分类号:35.100

  • 封面预览

    GBT 12057-1989 使用串行二进制数据交换的数据终端设备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之间的通用37插针和9插针接口
  • 拓展解读

    GBT 12057-1989 标准概述

    GBT 12057-1989 是中国国家标准,定义了在数据终端设备(DTE)与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之间进行串行二进制数据交换的通用接口规范。该标准为通信设备的设计提供了统一的技术框架,确保不同厂商的产品能够实现互操作性。

    接口设计的核心特点

    该标准主要针对两种接口类型:37插针和9插针。这两种接口均基于串行通信协议,能够在有限的物理连接中传输复杂的二进制数据流。其核心特点包括:

    • 标准化针脚分配:每个接口的针脚都具有明确的功能定义,例如数据发送、数据接收、信号地等。
    • 兼容性设计:通过灵活的针脚配置,该标准支持多种通信速率和模式,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 可靠性保障:引入了硬件握手机制,确保数据传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37插针接口的优势与应用

    37插针接口因其丰富的针脚数量,在早期的计算机网络和工业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优势体现在:

    • 多功能支持:除了基本的数据传输功能外,还支持额外的控制信号和诊断功能。
    • 高扩展性:适用于需要复杂通信协议的场景,如多设备级联或远程监控系统。
    • 历史意义:作为早期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37插针接口奠定了现代通信设备的基础。

    9插针接口的普及与局限

    相比之下,9插针接口由于其紧凑的设计和较低的成本,逐渐成为个人计算机和小型嵌入式系统的首选。其特点包括:

    • 简化设计:仅需少量针脚即可完成基本的数据通信任务。
    • 广泛兼容:许多现代设备仍保留对9插针接口的支持,以保证与传统系统的互操作性。
    • 局限性:由于针脚数量有限,无法支持复杂的控制信号或高级功能。

    结论

    GBT 12057-1989 标准通过定义37插针和9插针接口,为串行通信设备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指导。尽管9插针接口因其简洁性而更受欢迎,但37插针接口在特定领域的不可替代性使其依然具有重要价值。未来,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该标准的某些设计理念仍可能为新型接口的设计提供灵感。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GBT 12053-1989 光学识别用字母数字字符集 第1部分:OCR-A字符集印刷图象的形状和尺寸

    GBT 12056-1989 数据处理过程计算系统和技术过程之间接口的说明

    GBT 12118-1989 数据处理词汇 第21部分:过程计算机系统和技术过程间的接口

    GBT 12166-1990 非平衡电压数字接口电路电气特性

    GBT 12222-2005 多回转阀门驱动装置的连接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