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溴化法测定聚丙烯酰胺中残留丙烯酰胺含量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聚丙烯酰胺中残留丙烯酰胺含量的测定。
Title:Determination of Residual Acrylamide Content in Polyacrylamide - Bromination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G12
国际标准分类号:71.08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12005.3-1989是中国国家标准,专门用于测定聚丙烯酰胺产品中残留丙烯酰胺的含量。这一标准的制定旨在确保聚丙烯酰胺产品的安全性与质量可控性,尤其是在工业和环保领域广泛应用的情况下。聚丙烯酰胺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造纸、纺织、石油开采等领域,而残留丙烯酰胺的存在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危害。因此,采用科学、准确的方法检测其含量显得尤为重要。
溴化法是GBT 12005.3-1989标准中推荐的一种测定残留丙烯酰胺含量的方法。这种方法基于丙烯酰胺与溴发生化学反应的原理,通过定量分析反应后产物的浓度来推算原始样品中的丙烯酰胺含量。溴化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工业生产中对聚丙烯酰胺产品质量的快速检测。
以某大型化工企业为例,该企业在生产聚丙烯酰胺的过程中,采用了GBT 12005.3-1989标准中的溴化法对产品进行质量控制。通过对不同批次产品的检测发现,残留丙烯酰胺的含量平均值为0.05 mg/L,远低于国家规定的安全限值(通常为0.1 mg/L)。这一结果表明,该企业的生产工艺较为成熟,能够有效降低残留丙烯酰胺的含量。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技术的进步,未来对聚丙烯酰胺中残留丙烯酰胺含量的检测将更加严格。一方面,企业应持续优化生产工艺,减少残留物的产生;另一方面,研究者可以探索更先进的检测技术,例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进一步提高检测的精确性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