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电化学储能电站测点编码的原则、方法和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电化学储能电站测点编码的设计、实施和管理。
Title:Coding Specification for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Station Measurement Poi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F13
国际标准分类号:27.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近年来,随着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储能电站的安全性和标准化管理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在此背景下,TJSREA 4001-2024《电化学储能电站测点编码规范》应运而生。该标准在TJSREA 4001-2019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旨在进一步提升测点编码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本文将以“新旧版本中测点分类编码规则的变化”为主题,对这一重要变化进行详细解读。
在TJSREA 4001-2019版中,测点分类编码主要基于设备类型和功能属性两大维度展开。例如,电池组测点以“D”开头,逆变器测点以“I”开头,这种简单的字母区分虽然直观,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随着储能技术的进步,新型设备如液流电池、固态电池等不断涌现,原有的分类方式难以涵盖所有设备类型;其次,对于同一类设备的不同功能模块,如电池组中的温度监测点与电压监测点,其编码规则缺乏细化,导致操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混淆。
而在TJSREA 4001-2024版中,测点分类编码规则得到了显著优化。新版标准引入了更为细致的功能层级划分,并结合设备特性重新定义了编码结构。具体而言,测点编码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设备类别标识符,第二部分为设备型号标识符,第三部分为设备序列号,第四部分为功能类别标识符,第五部分为测点位置编号,第六部分为数据采集时间戳。例如,“D-BL-001-F-003-TS”表示某品牌锂离子电池组中第001号设备的第三个功能模块(如温度监测)的测点信息,后缀“TS”代表数据采集的具体时间。
这一改进不仅增强了编码的唯一性和可追溯性,还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故障诊断提供了便利。例如,在发生电池热失控事件时,通过解析测点编码可以迅速定位问题源头,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事故扩大。此外,新的编码规则还特别增加了对备用设备的预留位设计,确保当新增设备接入系统时无需修改原有编码体系,有效降低了维护成本。
总之,TJSREA 4001-2024版测点编码规范通过对分类规则的创新性调整,实现了从粗放到精细化管理的转变。这不仅是技术进步的体现,更是保障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而言,深入理解并熟练运用新版编码规则,将极大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整个行业的规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