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苯并(α)芘的原理、试剂、仪器、步骤及结果计算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和废水中苯并(α)芘的测定。
Title:Water quality - Determination of benzo(a)pyrene - Acetylation paper chromatography and 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11895-1989是中国国家标准,用于测定水质中苯并(α)芘(BaP)的含量。苯并(α)芘是一种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具有强烈的致癌性,因此其在水体中的检测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该标准采用乙酰化滤纸层析与荧光分光光度法相结合的技术手段,为环境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该标准的核心在于利用乙酰化滤纸层析分离目标物质,并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对苯并(α)芘进行定量分析。具体步骤包括样品预处理、层析分离以及荧光检测三个阶段。其中,层析分离是关键环节,通过乙酰化滤纸吸附和洗脱,将苯并(α)芘与其他成分有效分离;而荧光检测则基于苯并(α)芘在特定波长下发出的特征荧光强度来确定其浓度。
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已将GBT 11895-1989应用于河流、湖泊及工业废水的监测工作中。例如,在某大型化工园区周边水域的水质监测中,研究人员按照此标准对水样进行了系统采样与分析。结果显示,部分点位的苯并(α)芘浓度超标,这直接促使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加强污染源管控,显著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GBT 11895-1989不仅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还为国际同类研究提供了参考范例。然而,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该标准也面临一些挑战,如灵敏度要求更高、自动化程度不足等问题。未来应进一步优化实验流程,提升检测效率,同时推动标准化工作的国际化进程。
综上所述,GBT 11895-1989作为一项重要的环保技术规范,在保障人类健康、保护水资源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相信它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