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居住区大气中吡啶的卫生检验方法,采用氯化氰-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本文件适用于居住区大气中吡啶浓度的检测。
Title:Hygienic inspection method for pyridine in residential area atmosphere - Cyanide-chloride-barbituric acid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X12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什么是 GBT 11732-1989 标准?
GBT 11732-1989 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居住区大气中吡啶卫生检验的标准方法,规定了使用氯化氰-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检测空气中吡啶浓度的具体步骤和要求。
为什么需要检测居住区大气中的吡啶?
吡啶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机化合物,长期暴露在高浓度吡啶环境中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如呼吸道刺激、过敏反应等。因此,通过检测居住区大气中的吡啶浓度,可以评估环境安全性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居民健康。
氯化氰-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该方法利用吡啶与氯化氰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特定的衍生物,再通过巴比妥酸显色剂使其产生颜色变化。最后,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度来计算吡啶的浓度。
如何采集居住区大气样本?
检测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如何判断检测结果是否合格?
根据 GBT 11732-1989 的规定,居住区大气中吡啶的最高允许浓度为 0.01 mg/m³。如果检测结果低于此限值,则认为合格;否则需进一步调查原因并采取整改措施。
氯化氰-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有哪些局限性?
如何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GBT 11732-1989 是否适用于其他类型的区域?
虽然该标准主要针对居住区,但在其他可能存在吡啶排放的区域(如工业区、实验室周边等),也可以参考该方法进行检测,但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采样方案和评价指标。
是否有替代方法可以检测吡啶浓度?
目前常用的替代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G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这些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但成本相对较高,操作复杂程度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