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电位滴定法测定氯化锂量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碳酸锂、单水氢氧化锂和氯化锂中氯化锂含量的测定。
Title:Chemical analysis method for lithium carbonate, monohydrate lithium hydroxide and lithium chloride - Potentiometric titration for determination of lithium chloride cont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G12
国际标准分类号:7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11064.3-1989 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标准,用于碳酸锂、单水氢氧化锂和氯化锂的化学分析方法。其中,电位滴定法被广泛应用于测定氯化锂的含量,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的特点。本文将从方法原理、实验步骤及实际应用三个方面对这一标准进行深入探讨。
电位滴定法是一种基于电化学原理的定量分析技术。在测定氯化锂含量时,通过向样品溶液中加入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如硝酸银溶液),并在滴定过程中监测电极电位的变化来确定终点。当达到等当点时,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发生显著变化,导致电极电位出现突跃,从而指示滴定终点。
该方法的核心在于选择合适的电极系统。通常使用银电极作为指示电极,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以确保测量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电位滴定法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价值。例如,在锂离子电池制造领域,氯化锂是关键原材料之一。通过精确控制其含量,可以有效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安全性。
此外,该方法还适用于科研机构对新材料的研究开发。通过对氯化锂含量的精准测定,研究人员能够更好地评估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为后续实验提供可靠依据。
GBT 11064.3-1989 中规定的电位滴定法为氯化锂含量的测定提供了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该方法不仅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而且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高精度的结果。未来,随着分析技术的进步,这一方法有望进一步优化,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提供更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