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离子交换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碳酸锂、单水氢氧化锂、氯化锂中钙、镁、铜、锌、镍、锰、镉含量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碳酸锂、单水氢氧化锂、氯化锂产品中上述元素的定量分析。
Title: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lithium carbonate, monohydrate lithium hydroxide and lithium chloride -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with ion exchange for determination of calcium, magnesium, copper, zinc, nickel, manganese and cadmium
中国标准分类号:G12
国际标准分类号:71.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11064.18-1989 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标准,用于指导碳酸锂、单水氢氧化锂和氯化锂中钙、镁、铜、锌、镍、锰、镉等元素的化学分析。这项标准采用离子交换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为检测这些金属元素提供了科学、精确的方法。通过这一标准,可以有效控制锂化合物的质量,确保其在电池、医药、陶瓷等领域中的应用符合行业要求。
离子交换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结合了离子交换技术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技术的分析手段。首先,样品中的目标金属离子通过离子交换柱分离,去除干扰物质;随后,将分离后的溶液导入火焰原子化器中,利用光谱仪检测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从而定量分析金属元素的含量。
根据 GBT 11064.18-1989 的规定,需要检测的金属元素包括钙、镁、铜、锌、镍、锰、镉。这些元素的存在会对锂化合物的性能产生显著影响。
以某锂电池生产企业为例,该企业通过 GBT 11064.18-1989 标准对原材料进行了严格检测。在一次检测中发现,一批碳酸锂样品中的镉含量超标,经过进一步排查,确定是原料提纯环节存在问题。企业及时调整工艺流程后,镉含量降至合格范围内,避免了潜在的质量风险。
此外,该标准还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例如,在某制药公司生产的锂盐药物中,通过离子交换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发现锌含量略高于标准限值。公司迅速优化生产工艺,不仅降低了锌含量,还提升了整体产品质量。
GBT 11064.18-1989 提供了一套全面、科学的检测方法,为锂化合物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通过离子交换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能够精准检测出钙、镁、铜、锌、镍、锰、镉等关键元素的含量,从而保障锂化合物在各领域的安全、高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