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脑机接口数据采集与存储的技术要求、数据格式、通信协议及安全规范。本文件适用于脑机接口系统在科研、医疗及消费电子领域的数据采集、传输与长期存储。
Title:Specification for Data Acquisition and Storage of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中国标准分类号:L7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100.05
发布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脑机接口产业联盟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数据采集与存储的标准化成为保障系统安全、数据一致性及隐私保护的关键环节。TGXDSL 008-2025《脑机接口数据采集与存储规范》作为一项重要的行业标准,对数据采集流程、存储格式、传输方式以及隐私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本文将聚焦于该标准中“数据加密要求”这一条文,对比其与旧版标准的差异,并深入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实施方法。
旧版标准中对数据加密的要求较为笼统,仅提到“应采取适当措施保护数据安全”,但未明确加密算法类型、密钥管理机制或加密层级。而TGXDSL 008-2025则进一步细化了加密要求,明确提出“所有敏感数据在采集、传输和存储过程中必须采用国密SM4算法进行加密处理,并建立完整的密钥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这一变化反映出当前对数据安全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尤其是在涉及脑机接口这种可能包含高度敏感神经信号数据的场景中,传统加密手段已难以满足安全需求。SM4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商用密码算法,具备较高的安全性与自主可控性,其引入有助于减少对外部加密技术的依赖,增强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在实际应用中,实现该条文要求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系统设计阶段应明确哪些数据属于“敏感数据”,如原始脑电信号、用户身份信息、操作日志等。这些数据在采集后需立即进行加密处理,防止在传输或存储过程中被非法获取。
其次,密钥管理是加密方案的核心。根据标准要求,应建立统一的密钥管理系统,支持密钥生成、分发、更新、撤销等功能。同时,密钥存储应采用硬件安全模块(HSM)或可信执行环境(TEE),确保密钥不会被非法访问或泄露。
此外,加密过程应嵌入到数据采集与传输的各个环节。例如,在设备端完成数据采集后,应在本地进行加密后再上传至云端;在云端存储时,也应保持加密状态,避免因服务器漏洞导致数据泄露。
最后,系统应具备加密策略的可配置性,以适应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安全需求。例如,对于低风险的数据,可以采用较低强度的加密方式,而对于高敏感数据,则需启用高强度加密并严格控制访问权限。
综上所述,TGXDSL 008-2025在数据加密方面的改进不仅提升了脑机接口系统的安全性,也为行业提供了更为具体的操作指南。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应充分理解标准要求,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加密方案,从而有效保障用户数据安全与系统运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