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位观测的基本要求、观测方法、仪器设备及其使用、数据记录与整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河、湖泊、水库、渠道等水体的水位观测及相关工程设计和管理。
Title:Standard for Water Level Obser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J 138-1990《水位观测标准》是中国水利行业的一项重要技术规范,旨在为各类水利工程中的水位观测提供科学、统一的技术指导。这项标准自颁布以来,不仅奠定了我国水文监测工作的基础,还对防洪减灾、水资源管理以及水利工程安全运行起到了关键作用。
该标准的核心在于规范了水位观测的方法、设备选择、数据记录与分析等环节,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例如,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水尺的安装高度、精度要求以及观测频率,这对于及时掌握水位变化至关重要。此外,标准还提出了不同地形条件下的观测方案,如平原地区与山区河流的观测差异,从而提高了观测效率。
在水位观测的具体实践中,GBJ 138-1990 强调了多种观测手段的应用。其中包括传统的水尺观测法和现代的自动水位计观测法。传统水尺观测法因其经济实惠、操作简单而被广泛应用,但其依赖人工记录的方式容易受到人为误差的影响。相比之下,自动水位计则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和连续性。
以黄河下游某段河道为例,由于该区域地势平坦且水流复杂,传统的水尺观测难以满足需求。为此,当地水利部门依据 GBJ 138-1990 标准,采用了高精度的自动水位计系统。这套系统能够实时传输数据至监控中心,帮助工程师快速判断水位变化趋势。特别是在汛期,该系统的预警功能成功避免了多次可能发生的险情,保障了沿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此外,GBJ 138-1990 还在水资源调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太湖流域通过长期遵循该标准,建立了完善的水位监测网络,为区域内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及生态补水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GBJ 138-1990《水位观测标准》不仅是我国水利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也是全球范围内水文监测领域的典范之一。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一标准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值得进一步优化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