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重水堆端部组件本体用11Cr12MnNiSi马氏体不锈钢锻件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核电厂重水堆端部组件本体用11Cr12MnNiSi马氏体不锈钢锻件的制造与验收。
Title:Specification for 11Cr12MnNiSi Martensitic Stainless Steel Forgings for End Fittings of Heavy Water Reactors
中国标准分类号:J80
国际标准分类号:27.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CNIDA 011-2023《重水堆端部组件本体用11Cr12MnNiSi马氏体不锈钢锻件》标准中,有一项重要的更新内容是关于材料的晶粒度控制要求。相较于旧版标准,新版对晶粒度的具体范围进行了更严格的限定。
根据该标准的要求,这种不锈钢锻件的晶粒度应达到7级到9级之间。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确保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具备良好的韧性和抗冲击性能。具体来说,在重水堆这样的核设施中,端部组件需要承受高温高压以及辐射等极端条件,因此其材料必须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
为了实现这样的晶粒度控制,生产厂家需要采取一系列工艺措施。首先,在锻造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避免过热现象的发生;其次,在冷却阶段则需采用缓慢冷却的方式,以促进晶粒细化;最后,在热处理环节中还需特别注意退火工艺参数的选择,比如保温时间和冷却速率等。
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操作,可以有效地保证最终产品符合标准规定的晶粒度范围,从而满足重水堆端部组件对于材料性能的需求。这对于提高核电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