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纸浆、纸和纸板中铜含量的测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纸浆、纸和纸板中铜含量的定量分析。
Title:Determination of copper content in pulp, paper and board
中国标准分类号:G12
国际标准分类号:85.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 8943.1-1988 是中国国家标准,规定了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纸浆、纸和纸板中铜含量的具体方法。这一标准的制定旨在为造纸行业提供一种科学、准确的检测手段,以确保纸张产品质量符合环保及安全要求。铜作为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在纸浆生产过程中可能因原材料或工艺问题而被带入纸张中,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纸张的性能与安全性。
该标准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作为主要分析工具。这种方法通过将样品溶液雾化后送入高温火焰中,使铜原子被激发并发射特定波长的光,从而实现定量分析。具体步骤包括样品处理、消解、稀释以及仪器校准等环节。为了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标准还对实验环境、设备参数(如波长选择、光源强度)提出了严格要求。
铜含量超标可能导致纸张变色、腐蚀设备或影响印刷效果等问题。例如,在食品包装领域,过量的铜会迁移到食物中,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此,控制铜含量是保障纸制品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增强,许多国家和地区对纸制品中的重金属残留设定了更为严格的限值。GB 8943.1-1988 的实施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也为出口型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
某大型造纸企业曾因纸张中铜含量超标导致客户退货,损失巨大。在引入 GB 8943.1-1988 标准后,他们改进了生产工艺,优化了原料筛选流程,并定期开展铜含量检测。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其产品铜含量成功降至合格范围内,重新赢得了市场信任。
据统计,自该标准推行以来,我国造纸行业的铜含量合格率从最初的不足70%提升至目前的95%以上,显著提高了行业整体水平。
尽管 GB 8943.1-1988 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变化,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例如,可以探索更加高效便捷的检测技术,或者针对不同用途的纸制品制定差异化的指标体系。此外,加强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相关标准的国际化进程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