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职业性氯丁二烯中毒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本文件适用于职业接触氯丁二烯引起中毒的诊断、治疗及预防。
Title:Diagnostic Criteria and Management Principles for Occupational Dichloroethylene Poison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3.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 8790-1988 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的一项重要标准,旨在规范职业性氯丁二烯中毒的诊断与处理原则。氯丁二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工行业的化学物质,主要用于生产聚氯乙烯(PVC)等材料。然而,长期接触氯丁二烯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肝脏损伤和癌症。因此,明确诊断标准和有效的处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诊断标准是该标准的核心部分。诊断标准通常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职业暴露史。例如,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同时血液检查可能显示肝功能异常。此外,通过职业病史调查,确认患者是否长期接触氯丁二烯也是诊断的重要依据。这些综合信息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是否为职业性氯丁二烯中毒。
其次,处理原则强调了早期干预的重要性。一旦确诊,应立即停止患者的氯丁二烯接触,并提供支持性治疗。这包括改善肝功能、营养支持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此外,定期随访也至关重要,以监测病情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发生的多起职业性氯丁二烯中毒事件为该标准的应用提供了现实案例。例如,在某化工厂的一次事故中,多名工人因长时间未佩戴防护设备而出现中毒症状。经过及时诊断和治疗,大部分患者得以康复,但仍有少数人留下了不可逆的健康损害。这一案例凸显了严格执行职业安全规范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GB 8790-1988 标准不仅为职业性氯丁二烯中毒的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相关企业的安全管理指明了方向。只有通过严格的诊断流程和科学的处理措施,才能有效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