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电热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钴中砷、锑、铋、锡、铅含量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钴化合物中痕量砷、锑、铋、锡、铅的测定。
Title:Cobalt - Chemical analysis method - Determination of arsenic, antimony, bismuth, tin and lead by electrothermal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H61
国际标准分类号:71.040.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 8648.12-1988是中国国家标准中关于钴化学分析方法的一部分,专门用于通过电热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钴中砷、锑、铋、锡和铅等杂质元素的含量。这一标准不仅为钴及其合金材料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还对确保相关工业产品的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电热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对特定波长光吸收特性的检测技术。其核心原理是将样品中的待测元素转化为气态原子,并通过测量这些原子对特征光谱线的吸收强度来定量分析元素浓度。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以及操作简便等优点,特别适合于痕量金属元素的测定。
按照GB 8648.12-1988的要求,在进行实验前需要制备好样品溶液并选择合适的仪器参数(如灯电流、波长)。随后,利用电热原子化器将样品加热至高温,使其中的金属离子转化为自由原子状态。最后,通过记录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变化,计算出各元素的实际含量。
该标准广泛应用于冶金行业、电子制造业以及航空航天领域。例如,在某大型钢铁企业中,技术人员采用此方法定期检测钴基合金中的微量有害元素,有效避免了因杂质超标导致的产品质量问题;而在某半导体制造公司,则利用该技术确保原材料纯度符合国际标准,从而提高了芯片成品率。
GB 8648.12-1988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标准,不仅规范了钴化学分析的操作流程,也为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高效精准的方法被开发出来,进一步推动我国材料科学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