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苯芴酮一溴代十六烷基三甲胺分光光度法测定铟中锡量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铟及其合金中锡含量的测定。
Title:Chemical Analysis Method for Indium - Spectrophot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Tin Content by Phenolphthalein-Bromohexadecyltrimethylammonium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H41
国际标准分类号:71.04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以下是关于“GB 8221.2-1987 铟化学分析方法 苯芴酮一溴代十六烷基三甲胺分光光度法测定锡量”的常见问题及其详细解答。
回答:GB 8221.2-1987 是一种用于测定锡含量的化学分析方法,通过苯芴酮与溴代十六烷基三甲胺的显色反应,在分光光度计上测量吸光度来定量分析样品中的锡含量。这种方法适用于铟及其他金属材料中锡含量的测定。
回答:苯芴酮是一种强络合剂,能够与锡离子形成稳定的有色络合物;溴代十六烷基三甲胺则作为一种表面活性剂,可以增强显色效果并提高检测灵敏度。这种组合能显著提高测定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回答:以下是实验的关键步骤:
回答:样品制备是关键步骤之一,需注意以下几点:
回答: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验证结果的准确性:
回答:异常结果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
回答:该方法适用于铟及其它金属材料中锡含量的测定,尤其适合痕量锡的检测。其检测限较低,适合工业生产中的质量控制。
回答:是的,除了GB 8221.2-1987 方法外,还有其他方法可用于锡含量的测定,例如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可根据具体需求选择。